刑事诉讼知识
FAQ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何时可以委托辩护律师?
哪些人可以委托辩护律师?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
“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刑事诉讼程序有哪些阶段?
刑事诉讼可包括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死刑复核、审判监督等诉讼程序,具体因个案情况而不同。
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律师会见的主要工作内容?
(1)重点了解情况。(2)向当事人介绍刑事诉讼程序;告知其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权利、义务;告知当事人权利行使方式及放弃权利和违反法定义务可能产生的后果。(3)与当事人就相应阶段的辩护方案、辩护意见进行沟通。(4)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当事人核实有关证据。(5)辩护需要的其他相关工作。
有无必要聘请辩护律师?
刑事案件经过控辩审三方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有望达到相对公平的结果。由于当事人自身条件及法律知识欠缺和所处环境等因素所限,难以充分发挥辩护作用,辩护律师的介入因而十分重要。
如何与律师办理委托手续?
律师接受委托办理刑事案件,可以在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死刑复核、申诉、再审等各诉讼阶段由律师事务所分别办理委托手续,也可以多个程序一次性办理。具体可由辩护律师根据案件需要提出意见与委托人协商确定。
辩护律师的责任
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法律规定哪些情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取保候审?
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法律规定哪些情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4)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5)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什么是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关于诉讼代理人的委托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律师的拒绝辩护或代理权
- 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的,律师有权拒绝辩护或者代理。
- 律师与当事人或者委托人就辩护或代理方案产生严重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可以代表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解除委托关系。